淄博市博物馆

|

小雪丨江湖在门外,美器在炉边——青铜饮酒器漫赏

2023-11-22 淄博市博物馆







今天是节气小雪。气温走低,凝雨为雪,却还冷得不到火候,雪花雪量小小的,故此得名。这时节,天与云与山与水,变得瘦且高冷,篱边归人忙卸尘,围炉团圆、饮酒暖身。愿在这一节气中,同你我一样心怀天下的江湖客,都能静享美器中蕴含的古雅、宁静与温暖。让我们一起走近博物馆里的青铜饮酒器吧!


图片
图片


   

图片

    

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曾发出“觚(音姑)不觚,觚哉!觚哉!”的感叹。那么“觚”为何物呢?其实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,容量为古制二升(或说三升),量不大,以戒人贪酒。觚的基本形制特点是长身、侈口、细腰、圈足,口和底部都呈喇叭状,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。觚最早除了作饮酒器外,后来也逐步演变为 礼器,并与爵配套使用于各种祭祀和礼仪场合,而其数量的多少也成为衡量贵族等级地位和身份的标志。





图片

              黄觚 商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

                  图片

青铜觚 商代 淄博市博物馆藏



图片


觯(音治),《说文.角部》中对觯的解释是:“觯,乡饮酒角也。”可见,它是一种饮酒用的器皿,其基本造型为侈口、束颈、深腹、圈足,大多有盖,器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,容量为三升。青铜觯主要流行于晚商、西周早期,且在西周早期时逐步取代觚的地位,与爵搭配构成酒器的基本组合。《礼记.礼器》中记载“宗庙之祭……尊者举觯,卑者举角”,所以觯也是当时重要的青铜礼器。


图片



图片

   鸮纹觯 商代晚期 

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

这件据传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鸮纹觯以猫头鹰为原型,为庄重严肃的青铜器增添了一丝可爱的气息。

      图片

“叔龟”铜觯 商代 淄博市博物馆藏


钅和

图片


青铜钅和(音和)是春秋中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饮酒器,多为椭圆形,敛口、环耳,早期无足,春秋中期偏晚出现矮蹄足。青铜钅和的命名一直争议不断,《考古图》称之为杯,《博古图录》称之为卮,之后还有椭杯、敦、舟等称谓的。一 直到近代,哀成叔钅和、蔡家钅和、史家钅和三件自名之器出现,其中史钅和身上刻着铭文:史孔作宝和子子孙孙永宝用,自此钅和基本确定了自己的名称。
在东周之前,饮酒器如觚、觯等都为一手可握的瘦高体,而青铜钅和的出现则开了矮体青铜饮酒器之先河。


图片

 

图片

蔡太史青铜钅和 春秋 武汉博物馆藏

图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青铜钅和  春秋 淄博市博物馆藏


 羽觞(耳杯)

图片


李白有诗曰:“飞羽觞而醉月”,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中也有“引以为流觞曲水”,那么 文人雅士们在曲水中所流之觞便是——羽殇。羽觞有一个通俗化的名字“耳杯”,是古代的饮酒器,其外形椭圆、浅腹、平底,两侧有半月形双耳,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,因其形状像爵,两侧有耳,就像鸟的双翼,故名“羽觞”。

羽殇出现于战国时期,一直延续使用至魏晋,且自其问世以来,觞既是羽殇的省称,同时也成为了所有酒杯的通称。所以古人把行酒叫做“行觞”,如《礼记.投壶》:“请行觞”,便是举觞劝酒的意思;范成大诗“把酒不能觞”也是劝酒、敬酒的意思。


图片

         

图片

 鎏金铜耳杯 战国 菏泽市东明县博物馆藏


图片 

青铜耳杯 战国 淄博市博物馆藏


文稿:张海蓉

编辑:谢祎婷